由江泽民同志倡导、曾培炎同志作为顾问、包叙定同志任编写组组长及多位电工行业著名的专家、学者组成的编写组,在数百位电工行业的同志们提供大量素材的基础上,梳理归纳,论事叙史,历经两年多时间,几易其稿,特别是江泽民同志亲自作序并题写书名,史诗般的近400页的《中国电机工业发展史——百年回顾与展望》摆在我的面前,浮想联翩。
成书之前的样书,我用了近十天时间,进行了仔细拜读,启迪很深。这次正式出版的著作,加上了江泽民同志撰写的序,他以亲身经历,讲述了自己对电机工业的启蒙知识、钻心学习及勤奋工作的点点滴滴,文字中充满了深情厚谊,这本身就是一本中国电机工业发展史的缩影,读后感到十分亲切。
江泽民同志不论在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岗位上,还是在退出领导岗位之后,一贯关注着我国电机工业的发展。在写书过程中,他不顾八十多岁的高龄,到全国重点电机工业的科研及生产基地考察,组织座谈,听取一线工作同志们的意见,从中提炼出不少有价值的思路和观点。
江泽民同志退出党和国家主要领导岗位后,用一生积累的对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技术等方面的丰富知识和睿智,特别关注了中国的能源与工业化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我拜读了发表在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宁波丰胸网2008年第3期的“对中国能源问题的思考”、2008年第10期的“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论文。这次他倡导撰写的《中国电机工业发展史——百年回顾与展望》,我揣测他想论述的是在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中的第三个重大战略问题。
能源是工业的粮食,也是对人民不断提高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需要的保障。由于目前世界能源的供给大都是以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为主,储量及可采量肯定越来越少。谁控制了能源的资源、开采与运输,谁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江泽民同志“对中国能源问题的思考”一文,对作为能源消费大国的中国来说,不管世界如何风云变幻,都具有持久的战略指导意义。“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一文是对我国处在工业化中后期及后工业化时期,即将迎来的信息化时代或知识经济时代,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思想。它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与形态,并不断改变与提高人民生活的质量与方式。
电机工业是一个具有战略性的基础性行业,是实现工业发展的先导行业,代表着工业化的水平,同时也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基础,更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标志。电机技术与电子信息技术都姓“电”,一个是强电一个是弱电,都与能源工业密不可分。强电本身就是二次能源的形态。我理解江泽民同志对这三个领域特别关注,就是发挥中国的特点,要后来者居上,必须以“能源”做核心,一手抓“强电”,一手抓“弱电”,将来的发展越来越证明必须要走“强电”与“弱电”结合,“硬件”与“软件”结合的技术发展道路。这种品字形的发展战略将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与格局,影响四个现代化与实现小康社会的进程,是我国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回顾本书,史料真实而丰富,重点突出而有代表性,立意高且深,脉络架构清晰而全面,文笔流畅而隽秀,反映了中国百年上海西服定制电机工业发展如何受到政治、经济及技术、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变化的巨大影响,在曲折中顽强前进的过程。经验仍可贵,教训价更高。善于汲取经验教训的人、单位与企业是最聪明者、最能干者、最具有创造力者。本书可以说是中国机械工业发展历史的缩影,也是一代又一代电工人的奋斗史,起到了慰藉前人、启迪来者的作用。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本书是一本催人奋进、体裁新颖的传记性作品,可读性很强,引人入胜。
作为机械工业的重要支柱行业之一的电机工业,经过百年发展,特别是建国六十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跨越式发展后的今天,在水平、实力、体系、产品等方面是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最小的一个行业,尤其在大容量火电、水电以及超高压、特高压输电技术等领域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值得其他行业借鉴与思考,因此它的作用与影响就不仅仅局限在电工界。
在回顾历史的同时,本书对电机工业界的同仁们,也展望了今后努力方向,希望在看到取得巨大成就之时,更要冷静地思考不足之处。“硬实力”差距小,但“软实力”差距大。“软实力”是用钱也买不到的,很多核心技术还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尤其是在核电装备、燃气轮机、IGCC、CFB锅炉、蓄能机组、电力电子芯片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更大,还没有前瞻性、原创性的思考与能力。电机工业先进的“三基”配套能力还不强,有的还依靠进口解决,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特别是缺乏一批世界级水平的领军企业家、科研人员与团队、掌握生产技术诀窍的技术工人与技师。总之,人才还是一个最薄弱环节,模仿能力有余,而原始创新能力还不太足等等,因此前途任重道远。